找到相关内容470篇,用时1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醒世诗”考辨

    《增壹阿含经》卷一《序品第一》:[66]   尊者法救撰、吴天竺沙门维只难等译《法句经》卷下:   诸恶莫作,诸善奉行。自净其意,佛教。佛为尊贵,断漏无淫。诸释中难,一群从心。…[67]  ...顷刻一声锣鼓歇,不知何处家乡。”   [64]唐宗密《原人论·序》:[65]《释氏要览》卷上:“阿难云:‘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自净其意,佛教。’世谓之七佛通戒偈。其义虽为通诫,然七佛各各有禁戒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278742.html
  • 佛经启悟法

    、论等。如古代所谓之众经、一切经等。   (三)佛教之经典也。   ★什么佛教。《增一阿含》经的序品中所说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佛教”。 佛教就是佛让人们止恶扬善、自净其意的教法...不过你们今天遇到我了,今天来听法了,,,你就在这无福的群众里面算比较有福的,你们都有福气啦!!!   我们这个题目所要探讨人什么,人生什么,佛什么,佛教什么。人跟佛有什么关系,佛怎么教导我们...

    悟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1979018.html
  • 《禅宗与心理分析》五位

    一个单纯的教训:   诸恶莫作,   众善奉行,   自净其意: ·   佛教。   这不可以用之于一切人类处境的吗?——不论现代或古代,西方和东方? ...、   中国人对于佛教的伟大贡献之一,他们对于工作的观念。把工作当做佛教的一个特点,而有意的去努力建立起来的,约千年前的百丈怀海禅师,他是使禅堂组织与佛教其他组织有所不同的人。在百丈怀海之前,...

    铃木大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14980897.html
  • 唐思鹏老师的开示

    虽离作者,而诸业果不坏可得。”那么,这些归纳拢来,就是要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佛教。”内心清净自在往来。言,就如理而言;行,就合理而行。心内清净,不执取,不舍弃,现观现证,时时如是行,...,世间希奇少有之法,难得听闻,讲说的大菩萨,诸佛如来不可思议的神通境界。亦及宣说的不可思议的解脱大法。从未听闻,甚奇希有,把这一类的法称为希法,又名未曾有。   第十一、论议。什么叫论议?主要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391584218.html
  • 佛法简单好用有够劲

    常用短短的一句话,就把要教给世人的方法交代清楚。比如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佛教”,这个特点在其他宗教也有,只要好的宗教都会有。“诸恶莫作”就是把世间或者我们内心世界不好的东西断除,把...门径。  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“佛法简单好用有够劲”。我讲这个题目的原因:我学佛已经十多年了,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很难进入,其他宗教如基督教、回教的经典比较简单,但是佛教的经典像《大藏经》就有一百多卷,...

    陈家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4884622.html
  • 人间佛教:大众化而非世俗化

    常常提到的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白净其意,佛教”,前面曲旬说所有宗教的共同点,而后面的“自净其意”才是佛教独特之处,侧重于个人内心的精神境界。也正因为这样,佛教的人生观、价值观等均不同于其它宗教,...  人间佛教:大众化而非世俗化——惟善   “人间佛教”已成为一个非常时髦的佛教术语,可能近百年来在佛教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,不论佛教学者们的著作中,还是从大师们的讲经说法里,“人间佛教”都...

    惟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9120085785.html
  • 了“生”脱“死”的佛学智慧

     从人的生命而言,乃是“四大”、“五蕴”和合而成。“蕴”也作“阴”,《阿毗达磨俱舍论》卷一云:“有为法和合聚义蕴义。”故“蕴”即“积聚”的意思。佛教认为,有情众生由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种因素...、求不得苦和五取蕴苦。  佛教把人生众苦都归于五取蕴苦,直指苦源——人的生命就是苦,生存就是苦。五取蕴苦,也称五蕴盛苦。“取”即执著,五蕴与取联结而产生种种贪欲,乃是其他众苦的根源,又人生苦的总汇...

    邓庆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1987039.html
  • 研律指南──印顺法师对《律藏》集成的探究

    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佛教”。   后来布萨制分化了,在佛法开展中的“僧伽布萨”,印公推论其发展可分三阶段:一、初十二年未制学处,“偈布萨”又称“教授波罗提木叉”。二、有比丘犯不...重要部分;结集时,就结集为“法(经)”与“毗奈耶(律)”二部。   “原始佛教”的研究,探求“根本佛教”,理解“部派佛教”的线索。这首先要对“原始佛教”时代集成的圣典,作一番历史的考察,理解其先后...

    清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43889830.html
  • 放生·放死

    佛教生命观的基调众生平等、尊重生命,并据此提出了“不杀生”的主张。诸罪当中,杀罪最重;功德中,不杀第一。戒杀放生的思想来自佛教戒律,其内涵众生平等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皆当成佛,无缘大慈,同体...放生确实可以培养人们内心的慈悲种子。护生放生的意义广大,为的就是能清净其心,佛说:“心净则国土净”、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佛教”。护生、吃素、放生,岂止在救度几条小生命,或为求健康延寿命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佛教视角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85294625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伦理精神

    一根本追求展开的。佛经中经常提到的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佛教”(即所谓的“七佛通戒偈”)最能体现佛教伦理的基本特征。它一方面要求信徒持守...的规范、禁戒。戒律对信众行为的规菹客观上具有扬善止恶的道德功用,因此宗教伦理的重要内容。关于戒律的含义,佛教中有不同解释。其一为“灭”,因为戒律能够制服恶的缘故;其二为&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五明研究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0196049.html